首页> 资讯 > > 正文

广东江门:以舞台艺术构筑侨都人文精神底色

2023-08-09 16:09:54来源:文旅中国

▲ 复排粤剧《碉楼》剧照 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前不久,由广东省、江门及开平市复排的粤剧《碉楼》在广州首演,引起了人们对江门戏剧的极大关注。近5年来,江门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华侨文化资源,创作了18部文艺作品,成为广东省艺术创作突出代表之一。专家学者为此走进江门,就华侨文化题材戏剧创作、江门戏剧作品及“江门戏剧现象”进行研讨。


(资料图片)

当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与世界文化遗产碉楼相遇,《碉楼》让戏迷过足了瘾。“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准的演出,真是太幸福了!”广州荔湾区的何女士说。广州康有为纪念小学三年级学生卢俊钰说:“虽然学习粤剧很苦很累,但我也想像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立足岭南沃土,这是一次深厚侨乡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示;奔赴时代征程,这是一次推动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实践。”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近年来,江门市坚持用深井思维、联合思维、本土思维,推动文艺创作从高产走向优产,涌现出18部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这些作品的诞生,是江门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结果。陈白沙、梁启超、李铁夫、戴爱莲等一批历史名人名家,共同构成了侨都人文精神的底色。“把这些历史的珍珠进行挖掘、盘活、呈现,是职责和功德所在。”陈冀说,所谓深井思维,就是抓住最具特色、最有时代热度的题材。江门的文艺精品创作深挖侨文化、凸显侨主题,上述18个作品中有六成是侨文化题材。例如,江门拥有丰富的侨批档案,又是“中国舞蹈之城”和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戴爱莲的故乡,当地将侨批与舞蹈结合,创作了侨批舞剧《侨批·家国》。

陈冀表示,江门文艺创作的理念就是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结合本土。江门财力不算雄厚,于是坚持联合思维,用好题材、好作品链接无限的外部资源,如与北京大学联合创作音乐剧《小鸟天堂》,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创作以咏春宗师梁赞生平故事为题材的音乐剧《侠影·咏春》。同时,江门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于2021年修订了文化强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22年,江门推出文艺精品创作揭榜挂帅计划,对《侨批·家国》《小鸟天堂》等作品进行二次创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到高水平的作品。

在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看来,江门的文艺创作既把好了方向,又巩固了阵地、加强了队伍建设,为专业化的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如何下沉到社区、创新机制、展现活力提供了可供研究的例子,形成了独特的“江门戏剧现象”。

迈入新时期,江门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新使命。陈冀表示,江门将以“江门戏剧现象”作为新起点,努力打造更多新的华侨文化题材戏剧作品。

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表示,江门华侨文化繁星璀璨,要深入挖掘和研究其精神内核,做好顶层设计和细致系统的规划;要厘清重点与覆盖、普及与提高、学术与市场、艺术与娱乐的概念,找准创作定位;要在深挖其现代性、当代性价值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齐心协力共同讲好江门故事、中国故事。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唐国华认为,江门文艺创作题材十分丰富,但要做好规划谋略,深挖华侨刻在基因血脉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和文化传承,通过表现华侨的顾家爱国、文人风骨,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华侨戏剧题材的现实意义。

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俭也认为,面对江门华侨文化素材之浩瀚,要以戏剧思维来思考、设计和处理,以戏剧载体演绎生活,以戏剧性诠释思想性。在创作上尤其是题材的选择上,要打破对华侨故事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识,提高作品的辨识度。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看来,塑造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鲜明的江门形象,要挖掘碉楼背后的深刻内涵,展现侨乡古镇的文化韵味;要坚持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并进,建立戏剧创作的良好生态环境。

责编:武玥

标签:

上一篇:长华集团:收到国内车企项目定点通知书
下一篇:最后一页